在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有出色的家庭背景,一种是有出色的个人能力,还有一种是两者兼之的幸运儿,知名企业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就属于第二种人。
王传福没有优越的家世,童年贫苦、父母早亡,却没有放弃学习知识,在兄嫂含辛茹苦的供养下长大。后搭乘着90年代中期移动通讯工具极速发展的快车,在短短20余年间,从一个寂寂无名的穷小子一跃成为中国首富。
他从最平凡的起点出发,却走出了无法复刻的传奇的前半生。
通过了解这样一个“草根富豪”的故事,更能够让我们明白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明白到所有成功都来之不易,并给予我们在困境中奋勇前进的勇气。
命运弄人:年幼接连失去父母
1966年2月,王传福在寒冬中的安徽芜湖市无为县里发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声啼哭。
这是一个普通但温暖的农民家庭,共有兄弟姐妹八人,王传福排行倒数第二,上下有五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他的父亲是一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匠,但面对眼前的一家十口人,日子过得也难免捉襟见肘。
虽然并不富裕,但是至少父母健在、手足情深,日子也过得平淡安稳,王传福的童年是自在且幸福的。然而,就在13岁这年,他的父亲因为长期疾病的折磨而去世,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年幼的孩子们也被迫结束了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
其后,王传福的五个姐姐先后出嫁,妹妹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寄养在别人的家里。家里最大的男子汉,年仅18岁的哥哥王传方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学业,退学工作来支撑起这个已然分崩离析的家。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王传福渐渐变得沉默稳重,性格也日趋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哥哥辍学后,他随之成为了全家的希望,这个懂事的孩子开始不分昼夜地学习,希望用优良的学习成绩回报家庭对他的期待。
两年后,王传福即将初中毕业,一家人也渐渐从父亲离世的阴霾中走了出来,日子肉眼可见得要好起来了——可母亲却在这时突然与世长辞,15岁的王传福彻底成为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母亲温柔的笑脸也消失在他的生命中了。
这年正值初中毕业考试,王传福缺考了两门课程,没有考上当时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中专。
兄嫂情深:舍己为弟,无私奉献
父亲去世的那年,王传福的哥哥结婚了,嫂子名为张菊秀,是一位贤惠善良、勤劳能干的传统农村女性。她进门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公公新丧,只剩下年幼需要照顾的幼弟,以及年老失去劳动能力的婆婆,家里唯一的财产只有四间茅草屋。
善良的张菊秀看出了一家人的窘迫,却没有丝毫嫌弃,并且提出婚后不分家,身体力行地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家四口人过着井井有条的生活。母亲去世后,王传福落榜中专,当时的他心灰意冷,更不想成为兄嫂的累赘,所以提出开始工作、补贴家用的想法。
但是,他的哥哥却告诉他,家里的兄弟姐妹只有他成绩最好,万不可半途而废,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他好好读书——“哥哥和嫂子希望你能走出这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不要像我们一样永远留在这深山里。”
兄嫂的爱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他们深知“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的道理,并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双手勤劳工作,一直供养着弟弟。
中专落榜后,王传福凭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县里一所刚刚建立的普通高中——无为第二中学,并且开始了寄宿在校的学习生活。
那是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光,哥哥和嫂子靠做一些小生意养家糊口,勉强维持生计。为了让弟弟好好读书,他们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每周都会按时掏出10块钱给王传福,作为一周的生活费。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很多人一天的工资也只有1块钱,10块钱已经是一笔令人压力巨大的“巨款”。有一次,家里实在没有钱了,嫂子依旧舍不得弟弟在学校吃苦,于是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低头借钱,最后东拼西凑筹到了5块钱散票子,供王传福生活。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长期的雪中送炭更是难上加难。王传福的哥兄嫂嫂选择了牺牲更好的生活,长期以来为了弟弟的学习与生活而拼搏,毫无怨言。嫂子更是从一进门就没过过什么好日子,默默为这个家奉献着自己的爱与青春。
王传福也看到了兄嫂对自己的爱,他把这份恩情栽进心里的最深处,以此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回报家人。
终于,1983年,17岁的王传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也就是今日的中南大学。当录取通知书穿越千里,邮递到苦尽甘来的一家人面前时,哥哥和嫂子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张一鸣用这一招管理10万人的公司
2012年3月,在北京海淀区知春路锦秋家园的一套住宅里,有一家叫“字节跳动”的公司成立了,在当年那个PC互联网企业还在“趾高气扬”的时代,谁也没有想到,短短的8年之后,这家公司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中的又一个传奇 ...
张一鸣,张一鸣用这一招管理10万人的公司
其后,为了筹集学费,张菊秀变卖了自己嫁妆里的银镯子,这枚镯子对于她来说意义深重,却始终抵不过弟弟的前程。哥哥也将自己结婚时带的一块“上海牌”手表送给了弟弟,里面承载着兄嫂沉甸甸的爱。
苦尽甘来:不负众望,出人头地
进入大学后,出身贫寒的王传福不敢松懈,在班级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在更加广阔的天地下,他接触到了一种名为“电池”的新玩意,并且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之后,大学毕业的王传福选择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继续进修,主攻电池。长期以来在学习上的刻苦努力,加上对电池的研究兴趣,使王传福在短短几年间就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奠定了他在电池研究学界的地位。
1989年,23岁的王传福成为所属办公室的副主任,4年后,又担任研究院旗下的比格电池公司的总经理。从农村穷小子到公司总经理,王传福实现了财务自由,也给了兄嫂更好的生活条件,终于回报了他们的养育之恩。然而,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他敏锐地发现了来自电池的商机。
当时,可移动通讯设备——手机开始渐渐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上,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这些最早的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手机企业对电池的需求急剧增加,电池行业也随着手机的风靡而急速发展。
彼时的他面对着一个两难的抉择:是继续稳定的研究工作,还是挑战未知,在电池市场进行创业?在他眼里,当时国内的电池市场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蕴含着绝佳的创业机会,但得来不易的安稳生活又让他失去了冒险的勇气。
就在这时,得知王传福心中顾虑的嫂子鼓励他:“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别怕失败,结果再坏还能坏到哪去,生活再难也难不过以前啊!”
听了这席话,王传福豁然开朗:是啊,闯一把吧,趁年轻,大不了就是从头再来,不会有更坏的结果了。随后,他拉着表哥吕向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创业之路。
1995年,王传福和吕向阳在深圳创立了比亚迪,前者负责电池技术和科研领域,后者负责销售业务。最初,公司上下一共只有20多名员工,他们在破旧的厂房内生产手机电池,却始终坚持优良的电池品质。
贫穷的长大环境造就了王传福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开源节流”的理念,他认为不论赚了多少钱,都不能随意挥霍。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制造成本,他直接介入供应商的生产环节,紧抓不必要的生产开支,使其生产的电池经济实惠、有口皆碑,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短短6年,比亚迪就凭借优良的品质,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成为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年收益超过10亿元,生产的电池数量也达到了上亿枚。
期间,1997年的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电池行业受到重创,企业之间纷纷开启价格战,比亚迪凭借着王传福主张的低成本策略的优势,在短短3年间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飞利浦、松下、索尼等知名跨国企业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大额采购订单。
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上市,次年,比亚迪汽车公司成立。2008年,“股神”巴菲特看到了比亚迪辉煌的未来,以18亿港元收购了比亚迪10%的股份,比亚迪的股价也随之一路飙升,受到了来自世界的瞩目。
2009年,王传福以人民币350亿元的资产荣登胡润中国百富榜的榜首,成为中国首富。2016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75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彻底出人头地的王传福一刻也没有忘记兄嫂对自己的恩情,他先是给了他们一大笔钱,后又将两人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共同居住,还安排其在比亚迪公司内部工作,哥哥王传方更担任比亚迪公司副总裁,以及多家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他毫不吝啬与家人共享自己的财富,时不时还会为家人下厨、陪伴他们散步,一起聊小时候的那些囧事。
在他们面前,王传福不是雷厉风行的企业家,不是荣光满身的比亚迪董事长,而是那个为了兄嫂和未来努力向上的幼弟,是一个叫“王传福”的普通人,多年来从未改变。
结语
有人曾说:“王传福是我见到少有的非常专注的人,他大学学的是电池,研究生学电池,工作做的还是电池。”
正是这样的专注,让王传福身于困境却不惧困境,以学习为车,铆足了劲向前冲;也正是这样的专注,让他甘于寂寞,能够坚持在一个领域耕耘数十年,并最终取得成功。
从“无为”出发,到大有作为,王传福的成功之路让我们明白,出身从来不是限制一个人是否成功的牢笼,而只是成功路上的障碍之一。希望你我都能够“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在前进的道路上无惧障碍、勇往直前,一直冲到梦想的彼方。
参考资料
1、中国知网;比亚迪集团创始人——王传福;现代班组;2020年09期
2、中国知网;王传福的电池大冒险;郭儒逸;全球商业经典;2020年04期
相关影片资源迅雷下载推荐
钱颖一和张一鸣两万字对谈中,最值得记住的10段话
内容来源:3月20日晚,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对话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本文为其中的10个最精彩语段。责编 | kay 第 2093 篇深度好文:1201 字 | 2 分钟阅读精华笔记·商业思维 本文新鲜度: 口感 ...
张一鸣,钱颖一和张一鸣两万字对谈中,最值得记住的10段话
标签: 王传福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13岁丧父15岁丧母 嫂子曾卖嫁妆供他上学